close

 

癲癇,已被更名為「伊比力斯症」,取Epilepsy之譯音。

根據日本統計,5歲以前的嬰幼兒,千分之30至40曾因發燒而出現熱痙攣,比例看似很高,但也許一生就發作這麼一次。而癲癇的發生率約6~8/1,000,全台至少有18萬位癲癇病患。

 

 

 

發作程度因年齡不同

隨著大腦的發展,癲癇發作程度有所差異。

  • 新生兒若在28天內出現痙攣,多因缺氧、感染,以及代謝功能、腦部發育的先天異常所致。
  • 1〜6個月大時,則因腦神經的突觸連結還不密集,對於皮質層的放電有抑制作用,而最不易出現痙攣;4〜5月大時,多以點頭痙攣為主。
  • 6個月大〜3歲,則為熱性痙攣,並不屬於癲癇。

隨著腦部發育日漸成熟,多數孩子就沒有這個問題。

換言之,嬰幼兒時期如果就只出現這麼一次痙攣,父母無須擔心;值得父母注意的是,孩子突發且反覆地出現同樣狀況,包括反覆性失神,就要求助小兒神經科醫師了。

發作區域不同有不同症狀表現

同為癲癇,但因受到影響位置不同(管轄區域各自掌管不同功能),所表現的異常症狀也有所不同:

  • 動作區→肢體抖動
  • 語言區→失語
  • 視覺區→看到奇怪的東西
  • 額葉區→性格改變
  • 顳葉區→出現幻聽、幻視

透過腦波檢查,可確認腦細胞不正常放電區域在哪裡。有的是出現在部分區域,稱為「部分性癲癇發作」;若對稱性擴及整個腦部,稱為「全身型癲癇發作」,所表現的症狀也就相形複雜。其中有一型,發作時,病人可能會喪失意識、跌倒在地、肌肉僵直,然後全身開始抽搐,兩、三分鐘後停止顫抖。

還有一型,稱為「失神性發作」或「小發作」,因發作時間不長,往往不容易被發現。患者視線突然凝滯前方,幾秒後,才繼續之前的動作,雖然不會猛烈揮手動腳,但就在幾秒間,患者仍喪失意識。若不加治療,一天發作多回,也會對生活造成困擾。

發作時的處置

在病童發作時,主要還是以維持呼吸道暢通及維護病童安全為主。以下為處置的的基本原則:

1.發作時,讓孩子側臥,頭部微微俯低,以使唾液流出,讓呼吸道較為順暢。

2.保持鎮定,要陪著孩子,不要離他去求救,如果需要求救,請利用電話。

3.不要試圖抑制病童,不要壓制他。

4.讓孩子躺到床上或地板上,移開尖銳的物品或家具,以免孩子弄傷自己。

5.解開孩子的衣服;不要放任何東西在孩子的口中。

6.病童發作時,不要餵藥,也不要試圖中止發作。

7.發作完後,孩子可能會脾氣暴躁、疲憊,父母要心平氣和的給予安慰及鼓勵,並讓他好好休息。

家長也可以將孩子發作的情形,包括次數、持續時間、發作間隔,以及任何觀察到的狀況,詳加記錄,有助醫師進行診斷

送醫時機

至於是否要送醫?需視情況而定,大部分不需要送醫,但以下情形就需要送醫觀察治療:

1.發作時間太長,超過10分鐘。

2.短時間內重複發作,如30分鐘內重複發作。

3.連續兩次發作且中間未恢復意識。

4.呼吸困難或受傷(如倒下時,發生摔傷、撞傷、燙傷……)。

配合醫囑與按時服藥

會造成癲癇的原因很多,且大多數病例查不出致病原因,與其找出致病原因,不如思索該如何配合醫囑,按時服藥,透過治療,讓病童保持好的生活品質,且防止意外發生。

約有70%的病例可受藥物控制,20%未能有效控制,10%的結果則是愈來愈壞。且根據臨床研究,按時服藥兩年以上的控制效果最好,可達89%。一旦開始吃藥,就不要任意停藥,才能讓藥物達到最好的控制效果。

至於何時才是最好的服藥時機呢?當父母的態度與孩子的狀況都能與醫師有著高度的配合時,再開始按時服藥。因為決定服藥後,就不宜任意停藥,以確保藥物對病情的控制成效。

服藥的過程中,停藥或增減藥量,都需要專科醫師依照患者的血中藥物濃度及發作次數評估後,再做調整。少數病人因無法用藥物控制,可經由神經專科醫師評估,是否透過手術方式進行治療。

 
 

熱性痙攣

臺大醫院小兒部 翁妏瑾 醫師 / 李旺祚 醫師

 

        熱性痙攣通常是指六個月至五歲大的嬰幼兒在發燒時,全身產生抽搐的現象。在小孩發生痙攣的原因中,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。熱性痙攣有明顯的家族傾向,一般熱性痙攣的發生率約3%左右,但在某些國家如日本則可高達9%。約三分之一的嬰幼兒發生第一次熱性痙攣後會再復發,但是只有少部分的小孩以後可能會發展成癲癇。

 

        熱性痙攣的發作通常在開始發燒的二十四小時內發生,有些小朋友則是在抽搐送醫後,量體溫才發現有發燒的情形。若要診斷熱性痙攣,臨床上必須排除其他造成痙攣的可能性,尤其是腦膜炎、腦炎、或者電解質不平衡等。因此,當小朋友第一次發生熱性痙攣時,必須依賴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詳細的問診以及神經學檢查,必要時更應進行腰椎穿刺取得脊髓液做檢查。

 

        臨床上可將熱性痙攣分成單純型和複雜型兩大類。一般而言,單純型的熱性痙攣,病童的抽搐常在幾分鐘內會自行停止,並不會影響腦部的正常功能,因此,父母只須保持冷靜,將病童的頭偏向一側,使口水異物順利流出,以防嗆到,不可強行撬開病人口腔或塞入任何物品,更不要強行約束病童。此外要保護小朋友的頭部,避免碰撞,觀察並紀錄發作狀況,且就近送醫。

 

  熱性痙攣的長期治療一直以來便有不少爭議。積極的為小孩降溫似乎並不能完全降低熱性痙攣復發的可能。預防性的藥物治療一般認為也是不需要的。大部分的小兒神經科醫師可能會同意,只有當嬰幼兒熱性痙攣發生的頻率很高,或是反覆抽搐的時間較長,或是父母對小孩的抽搐雖經一再解釋仍高度焦慮時,才會考慮投以預防性藥物。

 

  臨床上一個重要且留待解決的問題是,那些熱性痙攣的小孩以後會發展成癲癇。過去的研究顯示,約15%癲癇小孩曾經有過熱性痙攣;而許多癲癇症候群也都被認為與熱性痙攣有關。最近一些臨床與分子遺傳學的研究顯示,有些基因與熱性痙攣的家族傾向有關。解開這些基因缺陷的謎,一定有助於我們更進一步認識熱性痙攣的特性,及它與其它癲癇症候群的關係。這正是我們現在努力的方向,也許在將來這些研究會改變目前我們對熱性痙攣的處理模式。



  • 小兒痙攣癲癇治療須知


    小兒神經科  何啟生醫師


     

        談到抽擋、痙攣以及癲癇、大家腦海裡一定想到患者發作時恐佈景象﹕兩眼往上吊、嘴唇發紫、牙關緊閉、舌頭被咬出血、口吐白沬,並發出類似豬羊的叫聲,四肢一陣一陣地抽動,完全不省人事,持續幾分鐘後,病人似昏睡過去,一段時間後才漸漸醒過來,病人對先前發生的事大都毫無記億,這是大發作典型症狀。癲癇又稱為羊癲風、豬母癲,古代的東西方皆普遍存在,由於醫學不發達,而將它當成魔鬼附身、邪惡的病,且往往對病人施以不人道的鞭打、驅魔等懲罰,對於癲癇病人也加以鄙視、唾棄。今日醫學發達,對癲癇、抽搐的病理,病因巳有很多的瞭解,在治療上也有很好的結果 然而,仍有一部份的病患病情無法被藥物控制,時而有發作的情形,也由於發作時怪模怪樣,癲癇的病患往往有人際關係和社交上的困擾,心理也會有自卑等的問題。另一方面,癲癇病人有時也會合併智力障礙、腦性痲痺、動作發育遲滯等的疾患,所以一般人對於癲癇也有視如不名譽疾病的錯誤觀念。事實上,在我們的臨床病人當中,功課學識優秀的也很多,考上建中、北一女和台大醫科的大有人在,他們在治療一段時間停藥後,也不再有發作情形。


       壹、定義﹕所謂痙攣(seizure),也稱作抽搐,它的定義是指突然的、短暫的腦功能障礙,而引發表現出不隨意的動作、知覺、自主神經系統或精神方面的症狀,這些症狀可以單獨或合併發生,且常伴隨知覺的改變或喪失,在兒科的急症中,痙孿的病例十分常見,譬如發熱性痙攣的小孩約估五歲以下人口數的百分之三到四左右,病人最常以前述抽搐大發作來表現。至於癲癇(epilepsy)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指:許多先天、後天因素所引起的慢性腦病變,這些腦病變導致腦細胞不正常的過度放電,而引起反覆性的發作,伴隨著多采多姿的臨床表現。根據這個定義,癲癇可以綜合如下的特徵:
    (一)是由於腦障礙所引起的慢性疾病,其症狀的發生為突發性、急速性、反覆性、不定期發作。
    (二)不同位置的腦細胞放電結果,表現出複雜而繁多的臨床症狀。
    根據這個定義,若小孩因為發燒引起的單純發熱性痙攣一次、兩次,並不稱作癲癇。根據文獻統計,全世界人口癲癇的發病率大約為每一千人有三至七人。


       貳、治療﹕抽搐的治療包括急性抽搐的處理和慢性癲癇的治療。小孩發生抽搐時,治療的原則是要將抽搐停止,因為抽搐的時間若是大於十五分鐘以上,較易造成腦部的缺氧而受到傷害。發生抽搐時緊急處理必須在醫院或診所中進行,有一定的程序及使用藥物,這些步驟是每一位醫師住院醫師訓練過程中都熟悉的,當然醫師應找出造成抽搐的根本原因,對症醫治。癲癇是一種長期而慢性的疾病,它的治療須針對每一個病人的個別需要,擬定長期的計劃,最主要的原則包括:


    1根本疾病的處理,如腦瘤、腦炎、先天異常之處理。

    2避免誘發因素,這些誘因包括:(1)生化學之因素:低血糖、低血鈣、水中毒、缺氧、酒精、鎮靜劑、抗精神藥物之服用、麻醉藥、安眠藥之突然停服等。(2)生理上之因素﹕月經期、睡眠不足、疲倦、懶散、便秘、,發熱性疾病等。(3)情緒上的壓力或驚嚇。(4)知覺上之刺激:如視覺上的閃光、電動玩具、強烈的光線下看電視或閱讀等,或聽覺上的突然大聲,(5)身體某部位的運動等。


    3心理上之支持,建立病人及家屬的信心。


    4長期藥物治療,乃是最直接與徹底的治療方法。


    5外枓治療,有一些頑強與藥物無法控制的癲癇,可以在高度選擇下施以外科手術以控制其發作。


    6須遵行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勿因症狀改變而自行停藥以防再發。在農曆新年時,老一輩的家長常有一不正確的觀念,認為大過年時不可以吃藥,所以就沒有給小孩服用抗癲癇藥物,若加上小孩領壓歲錢特別興奮,守歲又睡眠不足時,特別容易導致痙攣發作,此點需特別加以留意。


    7在服藥期間,若發生不明原因的紅疹紅斑時,一定要返診告知醫師診查出紅疹的原因,千萬不可隨意停藥,也不可不管它,因為少部份的藥物在很少數特殊體質的病人服藥一段時間後,會產生多型性紅斑,應立即加以處理。


           家長很常問的一個問題﹕在家裡,當小孩痙攣發作時,應如何處理?當病患在家中照顧時,如有急性發作,我們給家屬的處置建議是﹕


    1將病人側臥,頭部同時側置,頭下墊個軟物,把口內的束西挖出,以免呼吸道阻塞。


    2移走病人周圍堅硬可能傷及病人的物品。

    3不要強行試圖放任何物品於病人口中,如此一來造成傷害的機會遠大於舌頭自行咬傷的機會,除非病人的嘴巴沒有咬住,可以很輕易地張開,這時可以放壓舌板,或不會鬆脫的硬物纏手帕後放置於上下牙齒間,以防咬到舌頭。

    4保持冷諍,留在孩子身邊保護使不受意外傷害。不可移動或強加約束病人,你無法以此讓痙攣停止。


    5觀察及記錄抽搐情形及次數,提供醫師,以作為診斷及調整藥量的參考。


        2009-10-14 10:47:04 補充

    6發作停止後讓病人側身靜躺,使口水流出在病人尚未完全清醒前,勿給予任何飲料或食物。
    7下列情況時請迅速就醫﹕(1)痙攣發作後無法開始呼吸。(2)一次痙孿發作後馬上接著另一次發作。(3)病人發作時撞傷或導致其他外傷。(4)這是病人第一次痙攣發作。(5)痙攣發作時間超過五至十分鐘。

    • 2009-10-14 10:48:00 補充

      近年來馬偕醫院小兒神經科根據中國傳統的針灸,建議家長在病童發作時用力按壓「人中穴」〈位於鼻溝中線上三分之一和下三分之二交界處〉,臨床經驗上緩解的效果很好。

    • 2009-10-14 10:50:10 補充

      至於何時可以停藥一般原則需要兩年以上沒有發作,且腦波正常就考慮漸漸減藥再停藥。若腦波檢查不正常雖沒有發作停藥後可能會復發。停藥的方法是慢慢的減量,在數個月內漸減乃至停藥。若是減量期間有發作表示尚需服用一段長時間,停藥以後若又發作則再恢復最後的劑量繼續一段時間。根據醫學上的統計經過嚴密的停藥步驟之後,復發的情形大約有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,其中大部份是在兩年內發生.也就是說癲癇的病人經過治療,完全控制停藥以後在兩年沒有發生時,大概可以視為「暫時治癒」但不是根治。

以上文章收集自網路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gela51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